工商時報【吳筱雯╱台北報導大樓管道間臭味】
就市場數據來看,智慧手錶、智慧手環正苦於品牌百家爭鳴但創新有限、銷售成長率受限,不過資策會MIC樂觀預估,就是因為各領域業者紛紛搶進智慧穿戴裝置,今年智慧腕戴裝置將成長至1.2億台,比去年增加27.6%,智慧手錶出貨量則將首度超越智慧手環,台灣在智慧穿戴裝置的出貨占比將在2021年逼近全球一半。大樓管道間煙味
原先市場認為,Apple Watch問世後將帶起智慧手錶風潮,智慧手環銷售量將兵敗如山倒,豈料相較於便宜的智慧手環,Apple Watch的功能與價格與智慧管道間煙味手環相去無幾,智慧手環在2015耶誕旺季因而大獲全勝,2016年耶誕旺季蘋果錶依舊是雷聲大雨點小,Android陣營則因為Android Wear 2.0延後推出而苦無新品,導致銷售量也不佳。
然而智慧手環功能、外觀進化有限,去年下半年起連智慧手環市場成長力都放緩,智慧手環大廠Fitbit去年第4季出貨量成長率與獲利也雙雙不如預期。
缺乏健身以外的殺手級應用服務、正規醫療體系不信任穿戴式裝置的量測結果,讓智慧穿戴裝置短期發展正站在成長╱衰退的十字路口,不過,資策會MIC樂觀預期,在各領域業者搶進智慧穿戴裝置下,全球腕帶式裝置銷售量已從2015年的7,140萬台一路成長到2016年的9,400萬台,預計2017年更將提升至1.2億台,其中,2017年智慧手錶的銷售量將首度超越智慧手環,估計智慧手錶銷售量將達6,300萬台,年成長率高達50%,智慧手環銷售量則預計為5,700萬台。
資策會MIC進一步指出,智慧手錶不需依賴手機就能獨立通訊、行動支付,將是智慧手錶的重要賣點,中低價智慧手環則仍將以運動健康感測為主功能。隨著MIC仍高度看好短期內智慧穿戴裝置的銷售量,身為代工大國的台灣,MIC也認為將能明顯受惠於此。MIC表示,台灣業者製造的智慧穿戴裝置2016年占有全球出貨量39%,預估至2018年將成長至42%,並於2021年逼近全球出貨量一半、達到46%。
03DC463DA8779F8D